饮食常识Manual

天博体育最新版,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社会责任报告(2023年度)

2024-06-10 22:01:3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津云新媒体是天津市委宣传部为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新媒体资源,推动报视播网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的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津云新媒体已形成了由津云客户端、津抖云短视频客户端、万视达客户端,北方网、天津网、今晚网,津云系媒体号矩阵、海河MCN矩阵、津云号矩阵构成的“三端+三网+三矩阵”立体传播体系,总用户粉丝规模超过1.6亿。

  津云新媒体是天津市委宣传部为进一步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整合全市新媒体资源,推动报视播网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的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津云新媒体已形成了由津云客户端、津抖云短视频客户端、万视达客户端,北方网、天津网、今晚网,津云系媒体号矩阵、海河MCN矩阵、津云号矩阵构成的“三端+三网+三矩阵”立体传播体系,总用户粉丝规模超过1.6亿。

  天津日报于1949年1月17日创刊。1948年和1964年,同志两次题写报头。作为天津市委机关报和天津新闻界的一面旗帜,《天津日报》在中国报业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全国省级党报中率先由四版扩大为八版,率先自办发行,率先恢复工商广告等。2002年8月21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成立。2018年11月,天津日报成为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大家庭中的一员。

  今晚报于1984年7月1日创刊,现已发展成为每日发行对开12至16版,日发行量70多万份,发行范围遍及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天津市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天博官网app下载,最有影响的一张综合类日报。2018年11月,今晚报成为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中一员。

  天津广播共开办新闻广播、交通广播、经济广播、生活广播、文艺广播、小说广播、音乐广播、经典音乐广播、滨海广播私家车878、相声广播共10套广播频率,全年播出节目量8.65万小时,自制节目量5.79万小时。

  电视方面共开办天津卫视、新闻频道、文艺频道、影视频道、都市频道、体育频道、教育频道7套电视节目,全年播出节目量6.13万小时,自制节目量1.14万小时。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学习宣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搭建、利用好融媒体矩阵,抢占舆论阵地,拓宽传播渠道,创新报道形式,发挥主流媒体主力军作用,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作为党的舆论宣传主阵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始终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不动摇,牢固树立政治家办报意识。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习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做到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宣传工作的形势和重点工作任务,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作为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全面反映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在天津落实落地的生动实践。

  津云新媒体《【观察】一只鸟,一里海;一颗钉,一道屏》《第2000架!融资租赁“领头雁”,东疆综合保税区展翅高飞》《“谢谢你,不怕我们占便宜”》《“揭榜挂帅”之后》获得2022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一等奖;《天津这家药店到货“小鱼”后,不卖直接送!店主说》《在“中国式现代化”辽阔征程中展现更多“天津作为”》《在下“小诈”,有何贵干?》《【117米巨献】天津答卷》获得2022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二等奖;《“五千铁人下南洋”和新天钢在印尼的拓荒路》《大山里行走的红马甲》《一场与病毒的赛跑》等8个作品获得2022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三等奖。另有28件作品获得漫画、摄影、媒体融合等单项奖。此外,津云原创作品《向群众汇报》《“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入选中央网信办2022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原创作品《AR视频访谈:C919的飞天路》获得中国记协“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融创精品十大案例(地方媒体);在第三届新视听媒体融合创新创意大赛中,津云原创作品《京津冀海河流域,迟来的丰收,抢来的丰收!》获得京津冀专项赛道二等奖,原创短视频《2023全国两会创意短视频:春AI大地》获得技术创新赛道优秀奖。

  天津日报作品《塞总统报料的“大新闻”航线首航落地天津》获评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津产人工心脏“火箭心”获批上市》《中欧班列贸易“新丝路”》等10件作品获评第二十七届全国省级党报全媒体报道优秀案例,《从1到2000的飞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等26件作品获评天津市新闻奖。

  天津广播在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共有3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4件作品获评中国广播电视大奖。音乐广播荣获第七届广播超级碗“最佳整合营销案例奖”“最佳频道形象整合案例奖”“优秀整合营销案例奖”等3个奖项。2023年11月揭晓的第23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奖评析结果中,天津广播共有6件作品荣登榜单,获得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

  卫视频道原创青春文化传承类节目《青春守艺人》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22年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戏曲节目《好戏开场》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让文物活起来之觉悟社》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广告片”类二等奖。《让文物活起来之平津战役纪念馆》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广告片”类三等奖。《天津卫视2023相声春晚》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综艺晚会”类三等奖。《闪耀之夜天津建卫618周年晚会》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综艺晚会”类一等奖。《幸福来敲门》在2022年度天津市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中,荣获“栏目”类三等奖。《非你莫属》在2022年度天津市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中,荣获“栏目”类一等奖。《清风徐来守艺匠心》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广告片”类一等奖。《尽我所能敬我所不能》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广告片”类二等奖。《群英会》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评选中,荣获“电视文艺栏目”类二等奖。

  教育频道《海河》获得2023年度优秀纪录片创作创新作品、第13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提名奖、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艺术作品一等奖。第29届中国纪录片学术奖,其中《中国人》栏目获得好栏目奖;纪录片《浪花朵朵》获得短片好作品奖。《老民警出警中》荣获2022年度天津市电视新闻节目“新闻专题类”一等奖。《白衬衣掰掰出警中》荣获“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特等奖,作品《万紫千红总得有》《他的豆腐丝可以穿针》获二等奖。天津广播电视台电视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2022年度司法部认定的“全国模范电视人民委员会”称号,是299个全国模范调委会中,唯一以电视台名义成立的调委会。《小陆帮忙》专题节目荣获2022年度“天津市消费维权好新闻”。在2022年度天津市优秀电视社教节目评选中,《太行丰碑红旗渠》《难忘初心周恩来》、2022天津科普之夜、红色少年团(第二季),均获一等奖。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各宣传部门围绕重大主题策划,推出多个专版、专题报道,其中津云新媒体推出《习视察天津四周年》《习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周年》等。2013年,习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周年之际津云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以“图文专栏+视频访谈+新媒体产品+专家论述”为组合模式,推出新媒体产品《十年,敬启!》、AI创意短视频《“拼”出新图景》、长图《春暖十年间》以及“牢记嘱托启新篇”系列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

  天津日报刊发习重要活动、重要讲线余篇。全年“理论创新”版刊发130余篇理论文章,重点加强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刊发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相关报道380余篇。

  电视新闻部制作的大型政论片《三个着力领航天津》,以十年为跨度,以“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脉络,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四次亲临天津视察的足迹,采访聆听过重要要求的亲历者、见证人,全景展现了天津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的生动实践。

  天津日报刊发“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动看效果”专栏稿件120篇。其中头版头条刊发《“信息直通车”护航“出海”路》《创新无极限决胜主战场我市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等报道。

  两会期间,今晚报每日刊发大会相关原创稿件15篇左右。其中,紧紧围绕“十项行动”设置选题,结合晚报特色,利用“两会热议专栏”重点关注了“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等,陆续刊发了《托稳“一老一小”幸福做好民生保障大文章》等5组专题稿件,每组稿件5-7篇。

  “两会”程序性强,规定动作要求高,特别是电视直播和新闻播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电视新闻部和卫视频道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所有任务。《天津新闻》两会报道总共采访播出82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聚焦中心工作,传递两会声音,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津云新媒体除做好代表委员采访和以不同表现形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外,还策划制作短视频《奔跑吧,我的津》。

  津云新媒体推出大型融媒体访谈《云瞰京津冀》、创意短视频《春AI大地》、系列短视频《百秒说两会》等。其中《百秒说两会》首期节目播出当日,即被中国记协官微重点推荐。

  3月5日至12日,今晚报开设“关注全国两会”专版共计45版,在刊发新华社程序性稿件的同时,刊发自采稿件逾200条。

  电视新闻部《天津新闻》开设“两会专递”“两会热点”“两会云访谈”等专栏。前方报道团队和后方编辑制作团队密切配合,统筹调度,提高了两会报道的时效性,共首发两会消息42条,全天各档栏目共滚动播出150余条。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发各类消息11篇,位列各省市前三名,形成了强大的宣传阵势,展现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津云客户端、北方网开设专题专栏,派出多路记者,采写系列原创稿件;推出系列短视频《见证京津冀》;制作读图类新媒体产品《小喜兔带你去看,春天里的京津冀》等,形式生动、干货满满,深刻讲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如何走深走实。

  京津冀三地媒体共同启动“2.26”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异地联合采访活动,电视新闻部策划20篇选题,三地近50名记者聚焦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等主题,多角度呈现三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新实践新作为。《直播京津冀》在“2.26”当天,集纳三地媒体的联合采访,制作成一小时专题特别节目。7月,京津冀三地电视台聚焦如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共同策划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实践》。

  津云新媒体累计刊发稿件和新媒体产品千余篇,其中《一起动手,打开春天!》等一批新媒体产品,形式多样,内容鲜活,从不同角度做好“十项行动见行见效”的宣传阐释。

  3月25日起,天津日报推出“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专栏,截至11月,已刊发报道210余篇。其中头版头条刊发《武清区下伍旗镇红寺村拒绝“坐享小利”,直面市场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口袋鼓了标签变了步子大了》《在“变”与“不变”中传承与创新我市以“枫桥经验”为牵引托举津城百姓“稳稳的幸福”》等。

  天津广播开设专栏《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见行动、看效果》《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见行动、看效果》《十项行动见行见效》等,播出专题报道500余次,采写稿件1900余篇,多次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十项行动”专栏贯穿电视新闻部《天津新闻》全年头条报道:1至2月,“十项行动调研行”采访活动,20余篇新闻采访贴近企业需求,深入一线调研,有针对性地破解难题,清晰解读政策;为落实全国两会精神,3月16日起《天津新闻》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聚焦天津实施“十项行动”的扎实实践,累计播发60多篇报道。4月至10月,系列报道“十项行动见行见效”,重点报道各委办局、各区及各个领域扎实推进“十项行动”落地见效。11-12月,“十项行动见行见效百名记者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一百多名记者,聚焦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深入企业、村镇、社区,蹲点调研。

  天津日报从5月8日起,开设“牢记嘱托启新篇习视察天津十周年系列报道”专栏,头版头条刊发首篇报道《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8周年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试验田”结出581项“创新果”》。5月13日起,紧扣“三个着力”,专栏在头版连续推出《一张高质量发展的天津答卷天津牢记嘱托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综述》《一张幸福满满的民生答卷天津牢记习嘱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综述》《一张担当有为的忠诚答卷天津牢记习嘱托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综述》三篇综述文章,掀起了报道的高潮。

  2023年海河传媒中心高质量完成一系列重大报道活动,包括天津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世界智能大会、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职业技能大赛天津、天津马拉松、2023年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天津戏剧节、天津音乐节等。

  2023夏季达沃斯论坛。海河传媒中心组建报道工作专班,发挥新闻“策源地”“供稿库”作用,共推出报道近1300篇。津云新媒体建好论坛主办城市官网的同时,推出各类报道和融媒体作品840篇,单日浏览量超1020万。天津日报、今晚报开设《夏季达沃斯论坛》专版和专栏,围绕开幕式、分论坛、文化之夜等推出多篇报道,全景展示会场内的天津元素、天津特色。电视新闻部开设《夏季达沃斯来了》专题,推出《提振信心合作共赢》等多组报道。广播新闻部《天津新闻》《新闻进行时》关注论坛盛况,广泛采访报道与会嘉宾观点。

  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天津日报从开幕前至5月21日,天津日报共刊发各类稿件110余篇,制作专版11个,为大会圆满举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向全球传递权威声音,让更多人见证世界智能大会的精彩瞬间。5月18日智能大会开幕当天,天津日报开设“WIC2023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行天下能动未来”专版。其中13-20版为“蝴蝶拉页”特刊“风云际会众智成城”,以手绘方式展示天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构建“信芯器端算”产业体系。电视新闻部聚焦“会、展、赛”,三天三场直播特别节目。《天津新闻》及时发布大会动态消息,开闭幕式、重点论坛、智能科技展以及五场重要赛事;突出大会含金量,4天时间采访40多位中外嘉宾,充分展示各界对智能大会的重视。

  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天津日报共刊发报道60余篇。会中在重要版面开设“关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专栏,全面报道大赛盛况。会后延续热度,做好总结性报道。电视新闻部加大宣传力度,派出38名记者、摄像参与大赛的宣传报道工作,累计播发新闻报道360余篇。《天津新闻》开设“聚焦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专栏,《都市报道60分》开设“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时”专栏,《新闻这1刻》推出16期“名企对话海河工匠”权威访谈。

  津云新媒体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调整话语体系、表达方式和呈现形式,用一系列“小快灵”的新媒体产品,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传播效果。推出《沉浸式交互H5深海之锤》《一张写了8年的公约社区基层治理的破解之路》等新媒体产品。

  天津日报利用每周一期的评论版和“津门凭阑”“渤海潮”“思想会客厅”“金之平视线”“评论员在现场”“深一度”“新视野”“知与行”“热点观察”“锐评”等评论栏目,突出“思想引领”“观点制胜”,及时传递中央和市委声音,弘扬基层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体现火热的改革发展实践,用科学理念凝聚发展前行动力。全年刊发各类评论300余篇。

  天津广播积极策划制作评论性节目,常态化开设“理论与实践”“话说天下事”“观点”“点评生活”等节目。《天津新闻》就重大时事政策、重要社会话题及时表态发声,澄清模糊认识。对于“跳水大爷”“供暖还是供热”等问题进行积极引导,收到良好效果。天博官网app下载,

  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是天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的一件大事。电视新闻部《天津新闻》持续发布动态消息,从新闻发布会到政策解读,从天开园筹建到开园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还围绕天开园里的创业故事、创新发展、成果转化大做文章,全年共累计播发相关报道500余篇。《天开高教科创园特别节目》,以“演播室访谈+虚拟展示+记者连线”的方式,全面展示天开高教科创园的空间布局、设立意义、入驻企业情况等信息,邀请专家学者、相关企业、职能部门负责人等,深入解读天开高教科创园的资源背景、运营模式和金融科技扶持政策等内容。

  在舆论监督方面,津云新媒体设置新闻热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首问负责制,接听电话的记者负责到底。监督类栏目《津云帮办》和问政类栏目《别急!我来了》,关注社会民生,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此外,在重要节点、重点选题和突发公共事件中,津云还以“海河观察”“津云观察”“快评”等形式加强评论与正面引导,获得积极反响。

  广播新闻部“热心新闻”专栏2023年共播出录音报道50余篇,对每一条来自新闻热线的有效线索,第一时间介入采访,并快速在广播节目和新媒体各平台呈现。记者采写的《热线新闻:供热管道保温层破损,记者推动供热站维修》播出后,该小区长达三年的供暖问题困扰得到了有效解决。

  电视新闻部《都市报道60分》栏目,坚持“深度、速度、温度、锐度”的新闻理念,“关注都市发展,关心都市民生”,记者根据新闻线索,逐一分析,甄别核实,深入调查采访报道,并形成监督闭环。《百姓问政》栏目,深入各区街镇基层调查,采访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邀请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走进演播厅,推动民生问题得到督办解决。每一期节目播出后,记者再按照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进行跟踪采访,让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督促问题的落实解决。

  2023年5月18日,津云新媒体“津门论道”海外华文媒体论坛在津举行。论坛上,美国《中美邮报》、荷兰《中荷商报》、印尼《国际日报》等11家海外华文媒体正式签约入驻“津云云上海外”平台。至此,共有51家海外华文媒体签约入驻,覆盖五大洲32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起津云策划推出系列短视频《“洋主播”话天津》,通过外国人视角讲述天津故事,取得良好效果。2023年,津云客户端上线英文频道“HelloTianjin”,从各方面生动展示天津、宣传天津,让更多的人了解天津这座渤海明珠。

  天津广播每周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景中国》提供专题报道一篇,在海外播出,2023年供稿40余篇。经济广播开设“老外视线”节目,向全世界推介天津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同时记录外国人眼中天津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发展变化。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天津缔结友好城市50周年。电视新闻部精心策划推出全媒体节目《友城天下行》,派出11路拍摄团队,深入泰国、保加利亚、沙特等11个国家和地区,播发17篇新闻报道和5期特别节目,生动呈现“一带一路”故事,展现天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在新媒体传播方面,同步推出了系列融媒体短视频《I在一带一路》,邀请了

  12位“一带一路”的中外籍建设者,拿起手机拍摄自己的丝路故事。总阅读量6826.5万次,上榜全国广电新媒体“爆款”Top10,位列第五,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等多部门的重点表扬。电视新闻部还制作了《友城天下行》特别节目H5新媒体互动产品,以“千年丝路上的新故事”为主题,用金句串起记者采访的各个点位,每到一处都有记者现场出镜或者当地主人公的采访。

  教育频道五集纪录片《匠心筑梦走向世界的鲁班工坊》于2023年10月7日至9日播出,每集25分钟,讲述“鲁班工坊”项目从创意萌芽开始,到运营至今所承载的动人故事。百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小楼春秋》于2023年4月8日起,卫视频道每天18:20播出,每集8分钟。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近千座风貌建筑中,遴选出100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讲述天津的历史、文化,展现天津中西合璧、大气洋气的城市基因和内涵。系列纪录片《走过世纪》于2023年3月6日至3月10日,在凤凰卫视中文台20:00全球播出,这也是海河传媒中心出品的纪录片首次登陆凤凰卫视王牌栏目《凤凰大视野》,面对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实现最大程度的国际化传播。《走过世纪》英文版于2023年12月在海外多个媒体平台播出。

  2023年是习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十周年。在海河传媒中心的领导下,津云新媒体牢固树立“一体多维,双向进入”理念,以新的方式和机制发挥平台作用,将传统媒体内容、资源汇聚津云客户端,依托津云中央厨房PGC供稿平台,与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建立起长期供稿机制。媒体合作上,津云与电视建立跨媒体“定制化”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所长进行互补合作,推出直播报道《情满回家路》、创意互动产品《千年丝路上的新故事》、AR视频访谈《C919的飞天路》等;与广播则重点围绕《公仆走进直播间》访谈节目开展深度合作,由津云提供录制场地和技术支持,并通过津云客户端进行视频直播与回放分发;与平媒则建立起时政报道“移动端首发”机制,同时加强文化内容建设,与日报副刊形成常态化内容刊发合作模式,重点稿件在客户端首页突出呈现。此外,60家融媒体工作室也持续加强议题设置,与津云采编联动推出多件融媒精品。

  天津日报与海河传媒中心各媒体通力合作,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日报记者共为津云平台供稿9200余篇。天津日报与今晚报进一步加强融合,天津日报时政部与今晚报时政经济部完成合并,天津日报视觉部与今晚报摄影部完成合并。

  今晚报文化新闻和特稿部配合海河传媒中心的媒体融合事业,在与网络推送渠道维持业务联系的同时,调查版稿件还通过津云、掌上天津等网络平台发布推送。

  天津广播着力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形成“三微(“天津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天天电台道”微信公众号)四视频(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B站号)”宣传平台格局,随着媒体矩阵的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12月,天津广播覆盖新媒体、广播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新媒体用户规模突破400万。天津广播微信公众号连续12个月位居天津地区微信榜单前3名,全国广播微信榜单前6名,全年阅读量10万+稿件近百条。“天津广播”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B站号等短视频平台总用户量已突破150万。通过新闻协调机制,实现广播和新媒体一体化运作,新媒体与传统广播节目融合不断取得新突破,各节目新媒体账号形成集群,《公仆走进直播间》《我们爱科学》等节目进行新媒体产品孵化,在媒体融合领域的影响力不断突破新高。

  电视新闻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围绕重大事件中心工作设置议题,策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题融媒体产品。《I在一带一路》系列视频,总阅读量6826.5万次,上榜全国广电新媒体“爆款”Top10,位列第五;《“京津产业新城规划”系列视频》,阅读量达到2180.1万次,再次上榜全国广电联盟成员宣传“爆款”Top10,位列第八。同时,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发出新媒体声音,在防汛抗洪期间开设“主播说安全”“专家说安全”,制作相关微视频、视频号广泛宣传,在特殊时期就市民最关切的问题予以解答;在全国多地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新媒体也第一时间跟进,每天发布公众号视频号,为市民出行提供参考天博体育最新版,。此外,电视新闻部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直播,2023年全年共直播7场,涉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主题,累计观看超过25万人。

  全国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于2023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天津卫视为联盟首批百家成员单位之一。2023年按照要求部署,统一推送700余条反映重大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弘扬正能量、反映人民美好生活内容的短视频作品,发布自建内容共计100条左右,完成约70场“博物馆里的海洋”“首届金熊猫奖现场推介”“向报告天府粮仓添新粮啦”“中国丰收节”“长城之约”“行走黄河”“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沿着运河看非遗”“文物里的长江”等融媒体直播活动,其中还参与制作了“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特别策划“潮起东方”融媒体联动直播,并于11月7日在全联盟顺利完成直播任务。

  文艺频道《青春有腔调》栏目开播后与广播在播出时间上做到无缝衔接,《天津日报》的文化版也开设了《青春有腔调》专栏,一个主题内容多次释放,从不同角度打造同一个IP项目,真正做到电视、广播和纸媒的互联互通,联手打造。

  教育频道现已搭建涵盖头条、抖音、快手、微信、微博、小红书、B站、淘宝等平台的“大教育”新媒体矩阵,现有“天视第六频道”“天视教育”等21个官方账号,总粉丝量将近700万。此外,还成功打造了“天视智选”(电商直播带货)和“天视云课堂”(知识付费)两个直播品牌。2023年,各平台账号对外发布频道各栏目、活动宣传推文1000余篇,短视频2000多条,直播200多场,取得了6.7亿的播放量(阅读数)、391万的粉丝点赞和55万的评论互动等成绩。

  作为津云新媒体品牌栏目也是本市重要的网络问政平台,《党群心连心》《政民零距离》栏目创建以来累计收到网民留言108万件,答复率98.5%,网民满意度94.7%,收到网民发来的感谢信1700余件。2023年12月,津云推出《民心工程向您汇报》系列报道,通过各部门向群众汇报的方式,重点展示宣传天津市2023年20项民心工程建设成果。津云还上线了“天津网络法治频道”,通过新颖的形式、便于传播的互动方式,围绕天津地域特点、文化特色、百姓关注的热点开展普法宣传,入选中央网信办“全国网信系统网络普法优秀案例”。

  “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活动开展期间,天津广播共播发报道58篇,公益宣传广告3000多条次。交通广播与天津市血液中心深入合作,联合冠名“天津交通广播无偿献血车”,为天津团体无偿献血开创了新模式,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官方微博话题#献血有爱一路相随#阅读量将近40万次。

  电视新闻部注重引导鼓励编辑记者主持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开展“主播公益行”近百次,内容涵盖文明交通、消防知识普及、反电信诈骗宣传、敬老孝老等方方面面。其中,“主播公益行心目影院”为盲人朋友义务讲解电影10场,充分彰显了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频道面向全市大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完善思政教育、助力升学的公益节目及活动,包含2023年8月31日《开学第一课》以及2023年6月12-26日“中高考助力行动”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信仰的力量》第三季、《少年成长记》第二季等。

  天津日报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内容,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信源优势,及时权威发布政策服务信息。刊发了《今年新增2.2万个义务教育8500个普通高中学位》《把失能老人家属培养成“照护能手”》《为专病慢病患者提供“管家式”诊疗》等大量涉及民生政策、创业政策、企业政策类稿件,充分做好信息服务。天博官网app下载,

  天津日报在每周出版的“天天健康”版,刊发防病保健知识和就医诊疗信息。在“民生经济”版刊发《冬日餐桌“暖味”足》《排查整治“生鲜灯”确保生鲜“素颜”上市》《家门口的菜市场一蔬一饭品甘甜》等文章,切实为读者服务。

  今晚报重点关注与老年人相关的养老类选题。“视点”专版累计推出19期“养老”专题,内容包括养老食堂经营、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津”牌养老服务等热点话题,同时涵盖老年人旅游、乡下田园养老等新鲜线日,日播康养类节目《人间晚晴》,在

  新闻频道开播。节目聚焦天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关注老年人家庭护理、健康饮食、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让“津”牌养老家喻户晓,更好服务老年人生活。教育频道

  《百医百顺》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指导,通过邀请300余名副高以上级别专家进行科普服务,确保医疗科普信息及时、准确、权威,并联合三甲医院进社区进行义诊服务19场,遍布天津9个区。全年公众号推文、节目直播共计260期。《大医说》以“宣传健康理念、普及医学知识、弘扬大医精神”的节目宗旨,利用节目影响力和名医资源,开展名医义诊、津药达仁堂赠药等线.

  利用网络舆情采集,开辟直达市委市政府的信息通道。开通帮办热线,积极帮助市民维权解难,刊发《跃升里多年违建市场为何拆不了》《空港经济区何时能有共享单车》《电子病历何时能互联互通》

  广播新闻部《公仆走进直播间》《政风热线》等节目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爱情保卫战》节目共为274对有情感问题的情侣或夫妻解决情感困惑,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实现节目的积极作用。《非你莫属》节目共为250位求职者寻找工作机会,为他们的职场规划出谋划策。大型原创乡村振兴公益节目《生机勃勃的我们》第二季再出发,节目集结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精英人才组成乡村振兴团,前往甘肃、天津两地各具代表性,同时又面临发展困境的乡村,从绘画、设计、营销、手工艺术、旅拍等多个维度,因地制宜的为当地制定文旅改造计划,切实打造出具有乡村美学的网红文旅风格景点或打卡地,并通过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进行引流。

  新闻热线”,作为电视新闻部的公共服务平台,2023年来电达5000余,收集市民政策咨询,反映群众遇到的难点痛点。通过《都市报道60分》《百姓问政》等多档栏目,搭建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教育频道《法眼大律师》《法眼庭》《问律师》团队,利用自身节目和嘉宾优势,开辟调解普法方式《法眼大讲堂》,活动面向全市百姓,定期举办免费法律讲座、法律咨询活动和法律帮扶活动,全年共举办12场。《二哥说事儿》节目,将电视大屏和融媒体小屏联动,为法治中国建设赋能。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普法短视频《老夫妻AA制》《月子里的仇》成为网络爆款,累计观看人数6亿人次。此外,还联合司法部门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月举办一场公益法律咨询活动,为观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小陆帮忙》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全年维权成功率9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00余万。

  津云新媒体记者蹲点驻守职能部门,刊发《海河流域洪水黄色预警洪涝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升至Ⅰ级》等一手权威信息;推出《【津云镜头】》战洪图》,以组图形式,纪录下万众一心奋力抗洪的感人瞬间。津云发挥新媒体优势,策划推出科普类读图《“蓄滞洪区”“洪泛区”“行洪区”都是啥意思?津云科普来了!》、动读图作品《图个明白天津是怎么泄洪的?你关心的问题,解答来了》、动画视频《从天津泄洪的洪水,到底流经哪里入海?》等。

  天津日报兵分八路,二十余名骨干记者奔赴抗洪一线采访报道。“战洪峰防洪灾保安全保稳定”专栏共刊发《坚决打好打赢防洪防汛这场硬仗》《风雨更映党旗红危急时刻勇冲锋》等400余篇报道。

  特别推出《第六埠村的抗洪日志》《第六埠村跑赢的不只有“时间”》两期视点专版,全程记录下从洪峰在天津过境,到受灾地区灾后重建的工作。

  武清区黄花店镇邵七堤村天津广播与气象部门开展联动,第一时间发布各类气象预警信息,全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相关内容各200余条次。10个频率滚动播出相关预警和汛期宣传带800多条次,各平台新媒体账号持续推送有关预警消息、最新气象预报和各类安全提示等消息150余条,阅读量超80万,多篇稿件获市领导高度认可,新闻部记者吴昱滨荣获“2023年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

  黄花店镇包营村被淹泡的情况电视新闻部启动“红键”机制,全员停止休假,每天全频道新闻播发量超200条次。新媒体相继开设“主播说安全”专家说安全”专栏,制作和防汛抗洪相关微视频,提高公众防灾意识。新闻频道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发气象信息、预警信息、安全生产、安全避险等内容,用简短的语言,让群众及时了解最新消息,提示市民注意出行安全。

  天津广播新闻、交通、经济频道第一时间报道相关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紧急避险知识,相关消息共128条次。《天津新闻》持续报道本市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以及蓝天救援队赴灾区抢险救灾的情况,“天津广播”新媒体推送《1800公里!天津甘肃在路上!》等7条短视频。

  持续报道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选题,突显晚报的定位与特色。如关注居民消费变化的报道《年轻人买年货开始精打细算》、关注青少年暑期消费的报道《谁在为青少年制造容貌焦虑》、关注学生餐和预制菜的报道《看开学第一餐如何走出中央厨房》等。针对互联网新经济领域的特稿《助贷机构为何野蛮生长?》《电商平台的消费点评还能信吗?》等,想群众之所想,言群众之所言,为百姓服务,为百姓代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反响。

  精心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小切口展现大民生,围绕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推出系列原创稿件,积极推动有关部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年共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50多件次。

  高考期间组织开展“高考应急服务车”活动,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免费“应急送”服务。生活广播

  “天津市2023年敬老月文艺演出”为致敬守护百姓生命健康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都市体育频道联合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3年5月1日打造90分钟大型直播特别节目“医生,你辛苦了”,讲述典型人物各自领域的奋斗历程和感悟,总结、展望天津卫生健康领域重大成就。节目中还与天津援非、的专家连线,使直播节目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达到更广的覆盖面。

  《姚村夜市公厕一到冬季就停用》后续报道《新公厕明春开建》天津日报始终把“人”作为新闻报道的关注点,突出人文关怀,在日常报道中注重关注,反映他们的呼声,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通过刊发《新公厕明春开建》《违建鸽子窝已彻底拆除居民10年“心病”终解决》等报道,促成了一个个现实问题的解决。

  “公益天津”“共享阳光”节目分别同市民政局、市残联、市慈善协会合作,共同为公益组织、残疾人帮扶机构和受助群体搭建沟通平台,反映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的意见呼声。

  《我们同行》是全国最早的一档手语节目,全年制作26期节目,播出52次。此外,在全国助残日,制作播出助残公益广告。通过对市委市政府惠残助残的政策措施、社会各界公益助残行动以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奋斗故事等内容的报道,彰显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跨时代战书》节目传达正确立场,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邀请众多相关达人来到节目中,展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传递生活正能量。“滑板舞者”沈达成、“麒麟臂达人”郑大超、“架子鼓奶奶”许宝坤、“失聪舞者”李雪瑜、“打不败的帅哥”吴中华等励志的“小人物”,他们的拼搏努力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有感动,也向大家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价值观。六、文化责任

  导演团队策划推出了大型人文历史综合类专题节目《博物问津》,节目共13期,每期18分钟,现已完成全部内容的前期拍摄,节目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

  推出文化类专栏“Ta们读城”,深挖天津文旅融合潜力,展现津城文化底蕴和魅力,内容涵盖民俗文化、民俗达人、文化变迁等内容,《给他一刻钟,他能让你爱上五大道!》《七旬老人用800余件砖雕,让大运河边的古城“走出”回忆》等稿件,力图打造一份详实生动的天津文化档案,使之成为一座推介天津的桥梁。

  在“话说天津卫”“文博不打盹儿”“城市记忆”等节目中,讲述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故事,充分利用与博物馆、出版社、书店、旅行社、演出院团及全国各地兄弟台的优势资源,拓展文博、戏曲曲艺、文化综艺类节目内容,增强广播节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自然博物馆共同举办跨年活动2023年1月23日,天津卫视第四届《天津卫视相声春晚》播出,晚会以相声为主,融合多种“跨界”元素,尝试相声、小品、喜剧、脱口秀等多种表演形式的混搭。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河北梆子“银达子派”第三代传人王少华以及相声界前辈马志明、石富宽、田立禾、刘伟的加盟,让晚会在欢乐加倍的同时,传播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整场晚会播出当晚,天津IPTV同时段收视排名第一,酷云大数据全部卫视实时全程排名第一,索福瑞全国同时段排名第六,多次进入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百度等媒体的热搜榜单,斩获全网热搜56个,微博热搜26个,抖音热榜12个,百度全国热搜榜第七,今日头条全国热搜榜第一。

  天津卫视倾情打造人文历史讲述类城市纪录片《说天津》,该片邀请到天津籍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作为讲述人,天津著名城市作家徐凤文老师进行文案创作,还邀请到戏曲曲艺名家王平、王少华、韩宝利等协同演绎,呈现丰富生动的艺术表演,引领观众穿越时空,品味历史的沉淀与变迁,踏上一场寻找天津城市灵魂与魅力的体验之旅。第一季《说天津》共8期,主题分别为年画故事、手表传奇、百年银行、雅履华裳、弦歌雅乐、卫派梆子、文武老生、马氏相声,节目已于2024年播出。

  《拾遗保护》栏目,共播出48期节目,采用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去体现“让文物活起来”的价值观。2023年3月起,《津云调查》栏目精心策划推出12期专题节目《大运河流过天津卫》,以主持人作为历史探访人,带着问题,聚焦故事天博体育最新版,,走入众所周知又鲜为人知的大运河。

  都市体育频道进行全案执行,同时制作开幕式大型直播节目,全面展示我市农业发展特点、进行相关政策解读,并邀请嘉宾对未来我市的三农发展进行预期与规划。从2013年开始,天津体育优秀代表人物颁奖典礼每年除夕都会在天视体育频道播出。《体育之美榜样2023》本年度共颁发7个奖项,并首次推出网络票选环节,经观众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男女运动员”。

  在舆论监督报道上,曝光当前社会中的不文明行为,激浊扬清,传播正能量。推出新闻调查《问题民宿谁来给你加把锁》《火车站飞机场何时让网约车有位可停?》

  《阿来致敬心中的精神高原》《刘一云无国界医生缝合灾难的伤口》等文化类文章,因内涵深厚、观点犀锐而深受读者喜爱。天津广播播出《将青春热情播撒在津沽大地》《技能建功新时代天津努力培养大国工匠队伍》等稿件,描绘天津人民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同心筑梦、并肩追梦、携手圆梦的奋斗图景。

  与市科协合作推出“我们爱科学”等科普类节目。开办公益健康科普栏目“空中问诊”“爱健康爱生活”等,从预防疾病、疾病诊疗、妇幼保健、公共卫生等方面,传递健康知识。

  紧紧围绕2023年全国科普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理科技致力自强”的主题,举办“天津科普之夜”活动,本地收看人群覆盖超100万人次,光明网当天直播数据700万人次。科普谈话类节目《天津科技大讲堂》,全年制作播出4期常规节目及1期特别节目。《好奇科学院》作为连接天津市科普基地与广大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以融媒体为载体,推出云游科普基地和网上打卡点赞科普基地,共有25万人次访问量,收获16万点赞,为众多科普基地的宣传提供了推动作用。

  承办“2023年度天津市新时代好少年事迹发布活动”,通过舞蹈、朗诵、合唱等形式,讲述20位新时代好少年的故事,展示出“新时代好少年”们的精神风貌。同时,承办《课本里的艺术》电视展演及选拔活动,活动以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为主题,吸引全市数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加深学生对文学经典的了解,感悟中国语言艺术和文字之美提供了强大助力。七、安全责任

  津云新媒体配备有与各采编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制定了《津云编辑规范》《津云新闻内容发布审查管理规定》等内容管理制度,落实总编辑总负责、新闻信息三级审稿、新闻信息再巡查、24小时值班等制度,明确内容管理各级责任人。津云新媒体制定有《津云关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应急预案》,明确规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能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

  积极贯彻《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制定《天津日报报纸安全出版生产流程法》《新闻稿件流程管理规定》《关于审稿、发稿程序、发稿时间的规定》《新媒体内容安全生产制度》等,加强制度的监督落实,确保全年报纸和新媒体发布内容的政治正确、导向正确,无重大差错。

  有完善的采编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有《见报差错处罚办法》,出版部门全部为专职和专业的编辑和检校人员进行报纸的质量把关,见报差错逐年降低。

  坚持党管电台,严格执行“内容三审制”“24小时值班制”,全面落实内容审查、节目播出、技术规范、应急响应等各环节全流程的管理要求、制度规范和岗位职责,坚持效果导向,确保新闻宣传平稳有序。

  健全多项制度严保播出安全,强化安全播出应急机制,在编单工作上,严格落实编单、对单、送播制度。严格执行三级签单制度,播出单签字,编导、制片人、分管领导缺一不可。播出签发至播出群,如遇紧急突发情况,编排人员及时与送播人员询问、沟通,并向上级汇报。八、道德责任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持续推进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落实,要求全体员工在工作中恪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新闻敏感,切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夯筑理想信念精神之基,锤炼清风正气职业素养。各部门员工恪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杜绝有偿新闻行为,自觉低俗、庸俗、媚俗,积极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经受社会监督。坚决杜绝涉及廉政、行业不正之风的严重违规违纪现象;未出现有违舆论导向、价值观导向受到广电总局通报批评的情况。九、保障权益责任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与所有在职员工均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为所有在职员工依规缴纳“五险一金”,严格遵守劳动法,保障职工休假休息权利,切实落实国家关于员工工作时间、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假期、带薪年休假等规定。严格规范证件使用管理,切实履行新闻记者证的申请、发放、使用和管理责任,及时为新闻采编人员申办新闻记者证,及时收回离职离岗人员的新闻记者证,办理注销手续,按时为新闻采编人员办理新闻记者证的年度审核和换发手续。每年组织记者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及新媒体教学等业务培训,使采编人员不断与时俱进。

  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建立专业经营团队,严格实行采编和经营“两分开”制度,严禁采编人员从事广告经营行为,采编人员不承担任何经营指标。强化广告经营管理,严格按照《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规范广告发布管理,规范广告用语使用,从源头上杜绝违法违规广告。进一步完善各平台广告发布流程,坚持广告、活动等经营工作社会公信力第一的原则,杜绝有偿新闻、虚假广告。

  下一步,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将继续以宣传好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主动设置议题,优化采编流程,促进记者改作风、转文风,变“等选题”为下基层“抓活鱼”。以“务实发展统一思想”为目标,通过高站位与小切口相结合,形式创新和趋势把握相结合,找问题与解难题相结合,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查民情的脚力,观察问题把握问题的眼力,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脑力,客观公正平实报道的笔力,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新闻宣传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作品质量上,专项攻关,力争创制更多的精品力作。在强化新媒体建设方面,海河传媒将继续用优质的内容聚集起强大的流量,向着新媒体4.0迈进。2024年,中心各部将围绕习视察天津、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沿海城市改革开放40周年、长征胜利90周年等关键性时间节点,策划推出一系列重大主题融媒体产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着力增强主动、加强联动、注重生动,构筑网络传播新高地。

搜索